【奋斗的青春最美丽】刘凯:种在心里的新闻梦

发布人: 曾振华   发布时间: 2015-05-31    浏览次数: 385

      “这辈子是离不开新闻这玩意儿了”这是在采访过程中他留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这位年仅22岁的小伙子用一句话完美诠释了他对新闻事业的热爱。它对新闻的热爱绝不仅仅局限于过去和现在而是他余下生活中每一天都将与之紧紧伴随密不可分并将为其奋斗一生的事业。

      梦想虽然遥不可及 但要一直走下去

      大一刚入学的他有着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儿,当时正当学校党委宣传部招聘学生记者,于是他就填写了报名表。然而,事情的发展并没有如他所愿,他失败了。经过了一年的养精蓄锐,2013年9月,偶然的一次机会,刚刚升入大学二年级的他向媒体投递了自己的第1篇稿件并被刊登出来,接着有了第2篇、第3篇......对他来说这仅仅是一个开始,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他的作品在中国新闻网、新华网、人民网、中国青年网、光明网、凤凰网、腾讯网、《河南日报》、《大河报》、《东方今报》、《河南青年报》、《教育时报》、《周口日报》、《周口晚报》等多家媒体刊登。

      但他却没有因此就停滞不前,在不断提高自己的同时也不忘带动跟他一样心怀记者梦的同学。在周口师院团委帮助下,他创办了校博文记者站,经过多次联系后,记者站被多家媒体授权成立了校园工作站。“记者站里有和我一样心怀记者梦的同学,对我而言,最大的成功不是我创办了这个记者站,也不是我个人在媒体上发表了多少稿子。而是看到大家在这个平台上发挥特长,共同协助,让自己的新闻梦得到实现。”刘凯说道。

      不愿一生晒太阳吹风 咸鱼也要有梦

      去年暑期,还未升入大三的刘凯有机会和来自广东医学院的搭档一同登上南京青奥会的大舞台,成为全球3000余名正式注册记者中的一员,这看似不起眼的机会对于他来说却弥足珍贵。对于他而言,那短暂的15天“正式记者”经历是他成长中最为宝贵的一段时光。

      他们的工作并不是我们想的那样轻松,也不像电视上看到的那样风光。差不多都是每天凌晨才能睡觉,早上六点多就得奔赴场馆。每天大量的采访任务和写作任务,不同地点的来回奔波燃烧着这位90后小伙的激情。他也有过质疑,有过无助,但从未有过抱怨。每一天的工作量都很大,嘴里叫苦,心里却叫着劲。“因为这是我的梦想,抓住了这个机会我就要去更好的做,是实践也是对我的一次检验,不怕输不服输”,说到这里,他不由得笑了起来。

      他的微博里有和国际奥组委主席巴赫的合影,有开、闭幕式导演陈维亚的寄语合影。但他更多的是体会到了头条稿件的来之不易和亲眼看见习大大和强哥的自豪。

      对于在南京青奥会做记者的经历,他记忆犹新。“走出去以后才发现你要学的东西很多,当你认为自己可以驾驭一些东西的时候,其实还差的很远。梦想和现实的距离越远就代表着你要学习的东西越多,这是我此次在南京青奥会得到的最大的感触。”

      天道酬勤是硬道理

      圆梦的道路上,他一直在马不停蹄的奔跑,也就是这样的执着与勤奋,于今年1月底,由共青团中央、全国学联举办,中国青年报社、中国高校传媒联盟承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协办的2014年度寻访“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活动揭晓,他荣获本次活动的提名奖同时还获得2000元“中国大学生新东方自强奖学金”。这无疑是对他梦想路上所取得的成绩最好的鼓励。现在的他为周口师范学院博文记者站站长,周口师范学院网络文明促进会首届会长,多家媒体驻周口师范学院工作站站长,兼任中国(河南)高校传媒联盟广播电视界别委员会委员,中国青年网校园通讯社品牌推广部负责人等职。

      就像他自己说的那样“青春需要注入梦想的元素”。而他也正在向着这个方向不断努力着,在追梦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通讯员:白梅薇)

  


 

打印文章 打印文章】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