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人要有学习的定力和强国的情怀

发布人: 刘洋   发布时间: 2019-04-03    浏览次数: 2222

青年人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定力,孜孜不倦,从掌上学到心上。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正在进行的许多工作,是前人没有做过的。如果不加强学习,充分认识规律、摸清门道,即使做了大量工作,也会因为少知而迷、不知而盲、无知而乱,而导致事与愿违。”大家知道,世界的每一刻都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面对信息时代各种思潮的相互激荡,只有勤于学习、敏于求知,认真、系统、深入,学懂、学通、学透,才能形成自己的见解,凝聚起磅礴力量。在是非、正误、主次,真假、善恶、美丑中若洞若观火,一切分明,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身处不断变革、高质发展中的洋湖,想在这方有温度的天地里书写丰富精彩的人生,就必须沉下身子,真正带着感情去学、带着敬畏去学、带着责任去学,以更敏锐的眼光,更宽广的视野,更全面的素质,更自信的胸怀,更坚毅的品格,博学明辨,慎思笃行。做到“腹有诗书气自华”,敢于“潮头出海卷秋风”,坚持“天下大事作于细”,期待“日破云涛万里红”。真正做到学有所获、学有所得、学有所悟,稳重自持、从容自信、坚定自励。不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闪耀出最绚丽的底色。

青年人要有“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情怀,海纳百川,由登高而达致远。孟子曰:“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对于有着五千年灿烂文明底蕴的中华民族来说,情怀就是家国,情怀就是民众。无论身居何位,不管遭遇如何,都应该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和家国情怀。从“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到“师夷长技以制夷”再到“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以不同的方式表达和践行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青年有信仰,民族有力量,国家才有希望。青年人作为改革和发展的中流砥柱,肩上的责任和重担无疑是沉重的,更应该有一种源自内心的质朴情感。作为“国之未来,社稷之栋梁”,我们更应具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甘守清廉报家国,不为贪赃羞儿孙”“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情怀,胸怀大局、心有大我。逐渐克服这个时代里急功近利的浮躁和只求表面功夫的虚荣,真正做到深入群众、懂得群众、为群众说话,为群众代言。在大有可为的黄金时代,心系家国,勇担大任,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不辱时代使命。

青年人要有“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担当,磨练自我,积小流汇成江河。新时代、新征程,青年人必须要有新担当、新作为。不管走到哪里、不管在什么岗位、不管面对任何困难,要始终把担当作为一种志向、一种责任、一种追求、一种信念,不忘初心。鲁迅先生曾寄语中国青年,“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因此,青年人必须树立良好的理想信念,端正干事姿态;要常立小目标,也不忘大志向,将小我融入大我,在各自岗位上努力拼搏、争创佳绩,有干劲、带闯劲,不断丰富自己的阅历;要不辜负时代,不枉费光阴,在细微处积累着时代反馈的“小确幸”。磨练过的青春更有光泽,承担过的青春愈发厚重。一天天,一年年,我们在洋湖找到了自己的坐标,也会活出自己的况味。绝不能“踏下右脚、而不知左脚将踏向何方”这样浑浑噩噩度日,迷失了前进的方向。只要我们愿意踏实干好每一件小事,真正做到志在长远、行在当下,滴水也能穿石,绳锯也可木断。只要坚韧不拔、百折不挠,我们就会慢慢成为前方,那一缕缕最亮的光。

(编辑:王晶)

 

打印文章 打印文章】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Top